阿里社区|情感小口述:难忘那年味…… – 阿里社区

阿里社区|情感小口述:难忘那年味……

孩提时代,最令我刻骨铭心的恐怕要数那一年一度如期而至的春节了,那张灯结彩、喜笑颜开中传递出的“年味”,最让人挥之不去。

也许是我降生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那天的缘故吧,我对过年更多了一层亲近感。慈爱的外婆还给我取了一个小名叫“赶年”,这更像是在我身上盖上了一枚春节的印章。

小时候,我主要是在外婆家度过的。那是一个叫新里仁口的小集镇,我家的大瓦房就座落在镇子的中心地带,门前是一条横贯东西,由青石板铺就,约四五百米长的鸡肠子街,后面是一条蜿蜒的小河。至今,那间瓦房还在我的脑海中时隐时现。

每年,春节临近时,外婆家里都会像走马灯似的来来往往好多人,他们或老或少,或男或女,一般是从更远的乡下赶到镇上办年货的,他们赶了一大段路,一般都要在外婆家歇歇脚,喝口茶(白开水)。大人们一坐下来就说个没完,每年总有些新面孔出现,去年还能走动的,今年也许就动不得了,去年还健在的,今年也许辞世了。人们谈论着生老病死,说着自己种的稻谷、棉花,仿佛要把足足一年的话全都要讲完似的,可说得最多的还是这一年来的收成和今后的打算。末了,一拍脑袋起身说,“差点忘了,一家老小还等着我办年货呢,列位,失陪了,办年货去了。”每到这时,我便感觉到了扑面而来的春节气息。

那时节,我企盼着过年,一是能穿上一套新衣服,二是能拿到压岁钱,三是能吃上过年独有的各种糕点、小吃,四是能看到社戏,以及玩龙灯、舞狮子、踩高跷等杂耍。后来,我自己也做了一副高跷,像模像样地踩了起来。

其实,那个时候大家的生活并不富裕,物质也显得有些匮乏。但是,过年了,家家都是要捣糍巴、打年糕、烧腊锅、油炸食品和卤菜,甚至,有的人家从过小年开始,一直忙到大年三十。应该说,更多的时候,我是和父母、弟弟在县城里过年的,可即便如此,散发出来的“年味”仍然浓烈、地道。

要过年了,大人们总是在说,小孩子家要乖乖听话,千万不要惹父母生气,以免挨一顿打,这一打上了,一年都要遭打的。

要说过年应数小孩们最兴奋了,不停地吃这吃那,因此,有“年饱”一说。大年三十晚上,玩累了,已是眼皮打架了,还嚷嚷着要和大人一起守岁,在零点时点燃鞭炮,可有时,也只好先睡一觉,再爬起来放鞭炮。远在外地他乡谋生工作的亲人,千辛万苦赶回家团年后,大年初一的早晨又要起程了,这出行的一挂鞭一般与小孩子不沾边,因为他们都还在梦乡中呢。

不管是在乡下,还是在城里,人们在春节里打造出的那种“年味”,一直传承着,一年又一年,一辈又一辈。我想,“年味”应该是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它融进了亲情、娱乐、休闲、饮食、装束等丰富的内容,每每想起年味来,心里就涌起一股温情,一种依恋。如今,孩提时代已离我远去,但是,那伴随着我成长的“年味”,却像酒一般仍在心里酿制着……

————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情感口述故事

本文标题:
文章链接:macbook.alingn.com
文章来源:阿里社区
友情链接:✅女娲导航  ✅恋爱之书  ✅健康笔记  商务笔记  ✅健康杂志  ✅分享笔记  ✅健康社区

Readers' contributions

http://macbook.alingn.com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