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社区|处女小情结:安全套变形与处女膜美容…… – 阿里社区

阿里社区|处女小情结:安全套变形与处女膜美容……

日前,卫生部、国家人口计生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推广使用安全套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推广使用安全套防病工作的有关政策与措施,规范安全套的生产、经营和推广。

这是继2002年湖南澧县、海南谵州、湖北黄跛、江苏盱眙四地进行“娱乐场所100%使用安全套”试点,和2003年云南、四川两省推行“小姐同伴教育”之后,国家部委第一次联合出头露面对艾滋病迅速蔓延的态势采取最严厉的干预措施。有报道说,北京市从今年下半年起,在宾馆、酒店等娱乐场所免费提供安全套,就如同使用牙刷那么简单和方便。

曾几何时,安全套在中国人的眼里一直是被当作“魔鬼”来看待的。不但普通百姓不愿公开谈论,而且政府也如临大敌。有事实为证:1998年10月,“杰士邦”以“无忧无虑的爱”,在广州的80辆公共汽车上亮出了中国第一条安全套广告,但33天后就被有关部门勒令撤下;1999年11月28日,国家计生部门在中央电视台《中国人口》栏目播出一则公益广告,宣传安全套可以有效预防艾滋病,但只播了1天便被停播;2000年5月,“杰士邦”安全套广告牌再度现身武汉汉江桥旁一栋大厦上,仅仅20个小时该广告即被当地工商局撤下……(据《市场报》)经过几轮殊死搏斗,安全套以其顽强的“战斗力”,终于在2003年11月26日再度登上央视。至此,反对声浪仍然不断,但是已经明显有气无力了。

安全套,连字典里都没有这么个概念,而只有避孕套。1980年代初,国家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避孕套羞羞答答地走进了家庭,每年财政部拨款,化工部生产,最终由计生委免费发放。渐渐地,避孕套进入了市场,在医院和药店就可以轻易买到了。即便如此大行其道,具体地说到了上世纪末,人们也普遍地认为它只有避孕功能,所以还习惯叫它“避孕套”。

避孕套――安全套,实现了成功转型,时间不到20年,起推动作用的就是性行为的泛滥:一度绝迹的卖淫嫖娼现象死灰复燃,“小姐”远不再是大家闺秀和窈窕淑女的称谓了;同居成为许多人眼中的时尚,相处不来就分手,结果同居者越多,真爱越少;“包二奶”、“养二爷”,让那些偷鸡摸狗式的偶尔苟合相形见绌;某些高等男女白天忙于工作,夜晚寻求刺激,美其名曰“一夜情”,并且不断地被《天亮就说分手》、《天不亮就说分手》、《天亮不说分手》等恬不知耻的“精神食粮”哺乳着…….

尤其有意思的是,“处女膜”在药店的柜台上就可以买到了。2002年春夏季节,沈阳、哈尔滨、长春、鞍山等东北城市,一些药店卖起了一种小药丸“处女膜”,生意异常红火。到了下半年,重庆、成都、武汉、南京等南方城市也风靡起来,购买者云集,其中不乏一脸孩子气的中学生。这种“处女膜”能否管用呢?用过的女性说那只是一种胶状的东西里面放了一种类似血的东西,一破就形成“一抹红”。由此可见,买“处女膜”或者做处女膜修复手术的女性都是出于同样的心理,即骗人。一是骗嫖客,处女与非处女的价格不一样;二是骗丈夫或男友,使其觉得她还是“处女”。这种简单的“随时变处女”,与处女膜修复手术相比,更容易实现了。

然而,绝不能把责任全都加在女人身上。如此一来,禁止性乱就更加难了。当前,有一种“与其禁欲不如发套”的观点相当盛行,又有一种“发套与打击卖淫嫖娼并不矛盾”的观点也特别有市场,更有“男女都有七情六欲”早就成了常识……这些“理论”基础,安全套成为公益品与它有关,“处女膜”摆上柜台与它有关,艾滋病蔓延与它有关。

目前中国实际艾滋病毒感染人数已超过100万。若以现在每年30%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将达1000万。而1995――2001年国家监测点监督资料表明,高危场所的女性经常使用安全套者仅占10%左右。又据全国性病麻风病监测中心对南京、武汉、海口3个城市性病门诊124名性病病人的调查,使用安全套者也仅占15.3%。(见《市场报》)相比之下,不难看出,把防治艾滋病的宝押在“小姐”身上,显然太天真了。那么,原本高危的人群中,绝大多数人为何不使用安全套呢?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告诫说:“如果中国有1500万到3000万人感染艾滋病,那么中国经济将毁于一旦,而性病、艾滋病的传播、流行和不洁性交是主要途径之一。”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因此我认为,即使发放安全套是正确的对人性的尊重,也不应该让禁欲退出历史舞台,而是应以更铁的手腕加以管束。

小编推荐:

半身交合式 女人做爱时为何会娇喘呻吟? 这些爱爱姿势不对 做爱到一半抽筋怎么办? 性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八个坏习惯 时间分配决定性爱好坏 应遵循2∶3∶2原则 男人必看;洞房花烛夜性爱生活宝典

————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情感口述故事

本文标题:
文章链接:macbook.alingn.com
文章来源:阿里社区
友情链接:✅女娲导航  ✅恋爱之书  ✅健康笔记  商务笔记  ✅健康杂志  ✅分享笔记  ✅健康社区

Readers' contributions

http://macbook.alingn.com

You may also like...